皖北边陲,四省交界,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。五代梁王故里,百里黄河故道,昔日繁华的砀山县,如今成为国家级贫困县。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,由菲律宾亚星yaxing国际、工商管理学院和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15名同学组建了金融扶贫实践调研队,前往砀山县开展主题为“开展金融扶贫,助力脱贫攻坚”的暑期社会实践。
调研期间,团队走访砀山县脱贫摘帽指挥部,并开展座谈会,了解了砀山县经济、人口、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信息。近年来砀山县在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,发展变化日新月异,经济发展平稳,扶贫效果初显,金融扶贫更为扶贫政策的开展锦上添花。团队深入周寨镇,走进贫困群众,开展问卷调查,在国家扶贫道路上同祖国和人们共同前进。队员们了解了扶贫小额信贷在实际中的落实情况,真切地感受到贫困户的生活状态。
调研得知,近年来砀山县经济总量稳定增长,经济结构逐步优化,在生产总值平稳增长的同时,经济结构更加趋于合理,产业间协调发展、内部结构有序升级,工业、服务业双轮驱动明显。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,初步形成了银行、证券、保险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,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广覆盖的金融体系。2017年砀山县全年实现脱贫20488人、15个村出列,贫困发生率降至3.1%。
汇总研究调研内容,总结得出砀山县金融扶贫发展过程仍存在诸如以下问题:第一,经济基础薄弱,限制金融发展空间。砀山县经济总量狭小,2017年宿州市实现GDP1503.9亿元,而砀山县GDP总量仅达到191.6亿元。第二,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。砀山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,任务重成本高,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,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,缺口大。第三,融资担保难,获贷率低。砀山主要发展梨业,但其生产周期一般较长,效益比较低,回报见效慢,在经营初期或扩大规模时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,资金需求较大。而农民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,很少有可抵押的资产,加之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,限制了争取融资、扩大规模的能力。
基于此,团队认为砀山县可以优化金融生态,推进金融创新;创新发展扶贫保险;以产业升级带动金融扶贫的发展;推动金融扶贫模式多元化,坚持政策性、商业性和合作制相结合。